免费咨询热线
0316-5789130最近一段时间,西方不断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从猫到树再到字母,恨不得把一切与俄罗斯有关的东西都禁掉,看的网友直呼:干脆把元素周期表也给禁掉吧,毕竟元素周期表是俄国人门捷列夫首创的。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些文章,里面提到了元素周期表跟明太祖朱元璋的梦幻联动,文章称朱元璋规定后代名字中需用金木水火土作为偏旁,由此出现了很多生僻字,晚清科学家徐寿在翻译元素周期表时翻到了《明史》,得到灵感,就把这些字用到了元素的翻译上。
第一,朱元璋后代姓名里的用字是新造的;第二,元素周期表是徐寿翻译的;第三,徐寿在需要用字的时候选择翻史书,而非字典。
明太祖朱元璋堪称是大家长式的皇帝,几乎给子孙后代准备好了一切。在名字方面,朱元璋规定他孙辈以后的后人均为双字名,第一字为朱元璋所定的辈名,第二字说是随意选择,但从现实来看,明显是按照木、火、土、金、水作为这一字的偏旁来取的。
《皇明祖训·首章》:所立双名,每一世取一字以为上字;其下一字,临时随意选择,以为双名,编入玉牒。
这样一来,朱家后人的名字里,就有了有“金”为偏旁的锂、铍、钠、钾、钛、钒、铬、铁、钴、铜、锌、铌、钯、镉、锡、钋、镭、镧、铈、铕,以及特殊的以“水”为偏旁,但却是金属的汞。
以上21个字,都是出现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眼看去,就能发现这些字绝不全是新造的,铜、铁、锡、汞之类,早在明朝之前就是常用字。剩下的字,其实也多在明朝之前的字典类典籍中出现过。
铍:大针也。一曰剑如刀状者。从金皮声。敷羈切。铬:剔也。古伯切。铁:黑金也。天结切。铜:赤金也。从金同声。徒红切。钯:兵车也。一曰铁也。《司马法》:晨夜内钯车。从金巴声。伯加切。锡:银铅之间也。从金易双赢购彩平台 双赢彩票网页声。先击切。
钠:诺答切,音讷。钾:谷盍切,音合。锌:祖似切。音子。刚也。铌:双赢购彩平台 双赢彩票网页乃礼切。钋:匹角切。汞:胡贡切,音哄。义同。
余下“钛”和“铕”在明朝以前的字典没有明显出处,可能是因为老朱家人丁兴旺,翻遍字典也难取名,硬生生造出来的。当然,也有可能老朱家的人取名就不翻字典,偏旁加个字就放名字里了,只是字形跟之前收录过的字一样而已。
晚清时期,西学东渐,化学作为一个重要学科,更是翻译传播的重点之一,把一个学科系统化地翻译过来,绝不是一人一时所能做到的。
从开始翻译化学名称到形成一个比较公认的翻译规则,前前后后长达半个多世纪,这之间参与者不在少数,每个人想法不同,各家翻译标准也就不同,导致经常出现同一英文翻译成不同中文、一个中文指代不同英文的情况。
比如1855英国传教士合信编著的《博物新编》中,分别将氧气、氢气、氮气称为养气、轻气和淡气。而1868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所著的《格致入门・化学入门》却将氢气称为淡气,将氮气称为硝气,与合信相矛盾。
这种矛盾使得本就缓慢的科学传播变得更加困难,英国人傅兰雅对此表示批评,并亲自上阵,对翻译方法进行了规定。
当时正值洋务运动时期,傅兰雅供职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馆采取的是西译中述的翻译方法,即外国人口译,中国人笔述。
1871年著成的《化学鉴原》由傅兰雅和徐寿合作,翻译自1858年的一本英国教材,书中描述了化学元素(书中称为原质)名称翻译的原则。
1、继承中国古称:原质之名,中华古昔已有者,仍之,如金银铜铁铅锡汞硫燐(磷)炭(碳)是也。
2、保留前人佳作:昔人所译而合宜者亦仍之,如养气(氧气)、淡气(氮气)、轻气(氢气)是也。
3、新元素取拉丁名的音译字中的第一个字,第一个字不合适就用第二个。加上偏旁区分类别。
此外尚有数十品,皆为从古所未知,或虽有其物,而名仍阙如,而西书赅备无遗,译其意义殊难简括,全译其音苦于繁冗。今取罗马文之首音译一华字,首音不合则用次音,并加偏旁,以别其类,而读仍本音,后表所列即此类也。
举个例子,钼的拉丁文是Molybdenum,音译为目力别迭能,取第一个字,加“金”得“钼”。
虽然确立了翻译原则,但《化学鉴原》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其一没有规范气态元素,仍然使用两个字的翻译,不像今天加个“气”;其二只取音译的第一个字,造成矽、鎴、错、鏭、锡同音,后来前四个改成硅、锶、铈、铯,只保留了锡。
可惜的是,这种翻译原则并没有被清政府认可,直到1932年,郑贞文等人在傅兰雅和徐寿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细化,发布《化学命名原则》,这才确立了中文化学命名体系。
跟开头的说法恰恰相反,傅兰雅和徐寿在翻译《化学鉴原》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翻史书,而是去翻了《康熙字典》。
为了避免人们造成混淆,二人在翻译之时特意找来字典作为参考,避开常用字的同时又选取那些生僻字,既不脱离原有汉字框架,又不会干扰理解。
元素周期表目前有118个元素,跟老朱家人名用字有关的约占六分之一,晚清时期元素更少,比例会更高,但这完全不足以支撑所谓“多亏了朱元璋家谱才有元素周期表”的说法。
具体来看,一个是帝制时代大家长对后代要求的体现,一个是剧变时期知识分子为了国家富强进行的科学启蒙,二者可以说是毫无关联。
明朝诸王因为宗室身份被记载于史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国对家都几乎毫无贡献,留下的名字也只是静静地躺在故纸堆中。只有极少数人,因为名字含有的字与元素周期表的字外形相同,这才被好事者从历史的角落挖出来。即便如此,被提及最多的还是他们的祖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价值5亿的祖传龙袍,专家鉴为赝品要销毁,持宝人怒问:你可知我太爷是谁?
语法关、词汇关,考前都过关!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英语老师用专业术语为学子加油
OPPO Find X8 Ultra再被确认:超薄机身+定制马达,重塑旗舰赛道
2024年智能手机屏幕市场迎来变革:AMOLED出货量首超TFT LCD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Copyright © 2024 双赢化工产品有限公司 备案号:冀ICP备17004840号 冀公网安备13102502000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