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热线
0316-5789130关于开展2024年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跨领域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2、游泳馆对本校学生、教工及教工直系亲属开放,请凭学生证/卡、教工证/卡、家属卡等有效证件进场游泳;
3、进场游泳人员须仔细阅读并严格遵守《游泳者进场活动规范》(见附件1);
根据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关于评选2022年广东省研究生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的通知》和学校《关于推荐“2022年广东省研究生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候选人”的通知》,经本人申请、学院推荐、学校组织评审,拟确定学生工作部(处)徐昕、土木与交通学院陈逸新2人为“2022年广东省研究生德育工作先进个人”推荐候选人,公示期为2023年4月28日-5月5日。
公示期间如有异议,个人和单位均可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等形式向学生工作部(处)反映。以个人名义反映问题的提倡签署或自报本人姓名,以单位名义反映的应加盖本单位公章。
关于开展2024年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跨领域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根据《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跨领域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实施办法(试行)》(华南工研〔2021〕16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见附件1),现开展2024年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跨领域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以下简称“协同育人项目”)申报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各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培养指导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类别委员会”)、相关院(系)与重点行业产业共同申报,项目导师团队成员原则上应来自多个院(系),涉及多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
1. 高水平的项目主题。紧密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粤港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相关工程领域重大、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重点聚焦重点工程技术难题,凝练培养目标清晰、育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项目主题。
2. 高层次的导师团队。具备一支以“校内首席专家+行业产业首席专家”为核心的高层次导师团队。协同育人项目导师团队应包括1名校内首席专家(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高水平教授)、1名行业产业首席专家(来自项目合作行业产业的高水平专家)及若干名高水平的校内和行业产业导师(导师团队总人数至少为招生规模的1.5倍,校内导师至少按1:1配备)。团队近五年须具有与项目主题高度契合的国家级、省部级或行业产业重大重点工程类科技课题,课题经费充足,能充分支撑工程博士培养需要。
项目实行校内首席专家负责制,可根据项目研究方向和参与院(系)情况,按需配备项目子课题负责人。校内首席专家所在院(系)为该项目牵头院(系),牵头院(系)须为项目提供强有力支撑,并充分做好相关协调工作,确保项目有序开展。
3. 高精尖缺的行业产业。项目重点合作单位应为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的战略性支柱行业产业或战略性新兴行业产业中世界一流或国内领先的企事业单位等。优先支持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国防军工著名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单位应具有高水平的科双赢彩票在线购彩 双赢彩票平台研团队、国内一流的科研环境,聚集工程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课题,并可以专项经费承担协同育人项目工程博士培养成本(包括但不限于全日制非定向联合培养研究生各学年奖助学金等,且不低于学校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同一标准),可配套相关资源共建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可成规模接收工程博士入驻开展工程实践和课题研究,积极帮助工程博士完成学业并顺利毕业。
4. 高标准的培养方案。聚焦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重大工程的关键技术,紧密结合行业产业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结合项目主题特色,突破学科界限,携手行业产业,在学校研究生院、各类别委员会统筹协调下,跨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多院(系)、多主体共同制订具备行业产业特色、符合行业产业需求的定制化工程博士人才培养方案。每个项目培养方案须有体现项目主题特色的课程体系,须建设2门及以上校企共建或企业建设供工程博士修读的专业课程。同时校企共同设置不低于1年的高质量工程实践模块,激励行业产业积极参与工程博士人才培育全过程,形成“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培养模式。
联合培养研究生取得创新性成果首先应满足学校对其准予毕业、授予学位的要求。除此之外,学校、合作企事业单位,以及研究生在联合培养过程中取得的成果,根据具体项目的不同情况,另行签署协议约定相关知识产权事宜。
1. 项目申报(限项)。各类别委员会或已招收过工程博士的相关院(系)结合自身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发展规划、工程博士培养优势特色、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基础等,与合作单位进行初步协商与沟通,就合作内容、已有基础、招生类别、招生规模和实施方案进行论证,完成申报材料填报工作。每个申报院(系)作为项目牵头院(系)只能申报1个项目。
2. 学校评议。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对申报项目答辩内容进行审核论证,必要时到拟开展项目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考察或进一步组织校企磋商。
3. 校内公示。学校结合专家论证、实地考察、协议磋商等情况确定立项项目(与企事业单位项目签署合作协议期限一般为3~4年),经学校审批同意后,在校内进行为期5个工作日的公示。
校内首席专家(项目子课题负责人)负责与合作企事业单位洽谈协商联合培养工程博士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具体条款。协议经学校审核通过并正式签署完毕后,项目双赢彩票在线购彩 双赢彩票平台方可正式实施。每年新立项的协议须提交2份到研究生院存档。
1. 2023年5月31日前,申报单位按《实施办法》(见附件1)相关要求填写《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跨领域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见附件2),并提交以下材料至研究生院联系人。
(2)电子版材料:《申报表》(须签字盖章)PDF扫描件,以及《申报表》(无须签字盖章)Word电子版。
申双赢彩票 双赢彩票网站报单位应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涉及技术机密等问题须经过脱密处理。如发现有弄虚作假的行为,将取消申报资格。
庄庆发教授/博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专业工程师院院士、加拿大地质科学院荣誉院士,加拿大阿尔伯特科技领袖奖获得者。长期从事能源钮带产业链、无废制程与资源利用、烃废物制造绿色产品、石油化学与加工过程及技术、加工过程的结垢、油砂萃取及加工过程、SAGD重油开发技术(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石油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是石油上下游专业领域的基础研究及技术开发、重油开发及加工利用技术路线等领域国际著名专家。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获授权专利20余件、指导博士后50余人,多项发明实现产业化,牵头负责中国—加拿大国际合作项目。
研发对外部信号具有可逆响应的智能膜对包括化工分离、医药开发、废物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期,研究者成功利用电控石墨烯基膜成功实现对水分子与离子通量的可逆精确调控。然而,对有机染料渗透与分离的精确可逆调控仍是智能膜领域的挑战之一,因此限制了其在复杂多元混合物体系分离中的应用。本工作中,我们开发了一个以拱桥石墨烯结构为基础的电控纳滤膜。得益于拱桥结构中电场的增强,该种智能膜可在较低电压(5V)下实现可逆和高效的电调控纳滤性能。我们进一步通过对还原氧化石墨烯基智能膜化学修饰,实现了对阳离子和阴离子染料的在水及有机溶剂中的电控分离。该石墨烯基智能膜可实现二元甚至三元分子混合物的特定筛选分离,从而为电控纳滤膜在制药行业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途经。
周凯歌教授,英国皇家学会牛顿学者。于2007年与2012年分别获得兰州大学学士及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至2019年,加入曼彻斯特大学诺贝尔奖得主Geim和Novoselov教授领军的国家石墨烯研究中心开展二维薄膜方面的研究工作。2019年加入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近5年来研究工作主要聚焦于研究二维薄膜中的物质传输和转化行为。原创性地设计和发展了多种具有电响应和光化学响应的二维智能薄膜,成功实现了物质在薄膜中的可控传输及转化,建立了理论研究方法和质量监控体系,为其在化工、环保及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近五年来发表SCI论文1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ACS Nano、Small等重要期刊上发表7篇。成果多次被Science、Nature Energy、Nano Lett.、Chemistry World、Wiley Materials Views CHINA等学术期刊和科学媒体作为突破性科学进展引用和报道。累计引用2117次,单篇最高引用达589次(Google Scholar)。先后在Small及Prog. Cryst. Growth Charact. Mater.上撰写综述,总结二维薄膜光学表征技术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先后参与Wiley出版社的Kirk-Othmer Encyclopedia化工百科全书及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出版社的Graphene-based Membranes for Mass Transport Applications的撰写。
肖刚,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浙江省清洁能源与碳中和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太阳能热发电、高温热化学储热、布雷顿循环、综合能源系统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建立了兆瓦级太阳能塔式发电新技术研发与教学实验示范平台及仿真系统。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1项、浙江省尖兵项目1项、省部级和企业项目等30多项。第一发明人双赢彩票 双赢彩票网站获美国发明7件、日本发明4件、欧洲发明1件、中国发明50多件。第一或通讯的学术论文100多篇,编著出版《太阳能》教材,多次重印,被40多所高校和企业采用,获得中国电力教育协会高校能源动力类专业精品教材奖。针对企业对塔式太阳能核心产品(吸热器)标准的空白和迫切需求,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编制了2部国家标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吸热器技术要求》、《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吸热器检测方法》。兼任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的subject editor,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人物奖-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等。
Copyright © 2024 双赢化工产品有限公司 备案号:冀ICP备17004840号 冀公网安备13102502000441号